× 快速导航
小烛光动态
分类
微信祭祀你怎么看?让精神祭祀回归清明文化本义
发布日期:2021-04-19 20:52:15

[转自中国文明网公众号,原文出自宁波日报]

指尖轻触,哀思关山飞渡;打开微信公众号,约定时间输入密码,就能观看祭扫现场直播……最近,成都、南京等地先后推出的微信祭扫活动,引发舆论热议。“不去现场祭扫,清明节祭奠还有意义吗?”“微信祭祀一旦成风,是否会使人们疏于亲情”,面对质疑,也有很多人力挺这一祭祀方式,认为这是成人之美,希望少一些道德捆绑。(3月27日 新华社) 


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。清明时节缅怀逝者、祭祀先祖,是中华民族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习俗,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。随着社会变迁、时代进步,扫墓、祭祀仪式讲究低碳、绿色、生态、安全,也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共识,也正因为如此,从焚烧纸钱、燃放鞭炮的传统祭祀方式,到鲜花祭、植树祭等低碳、绿色祭祀逐渐为不少接受,再到网上祭祀、微信祭祀受到一部分人的推崇,恰恰见证着清明祭祀文化的演进和社会文明的进步。 

清明祭祀作为一种民俗和文化现象,核心在于缅怀逝者、追忆先祖,是孝心的延续,是情怀的寄托。传统祭祀模式的仪式感固然值得肯定,在绿色、低碳、安全、文明的前提下,本着扬弃的态度与时俱进传承传统不仅无可厚非,而且还显得很有必要,对于赓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。但传承并不拒绝创新,相反应该坚持传承中创新、以创新促传承的理念,趋利避害、革故鼎新、吐故纳新,才能更适合时代特点,也更具生命力。 

有人担心“一点就到”、“微信祭祀”会淡化清明祭祀文化,甚至觉得这样做不够严肃、欠缺诚意,未免显得多虑甚或误解。清明祭祀讲求的是纪念、追思,表象的形式、物质的祭祀固然重要,但最根本的还是内心有情意和诚意,逝者形象常记心中,不忘先人品格和教诲,努力做一个对家庭有担当、对社会有贡献的人,这样的精神祭祀无疑是对先祖的最好纪念和告慰,看重精神祭祀既是回归清明文化本义,更可让清明文化传承久远。 

“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某种意义上说,鲜花、植树绿色祭祀,网上、微信虚拟祭祀,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,我们不妨以理性、包容心态去看待,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,并且顺势而为倡导、践行文明祭祀的清明文化。(宁波文明网 咏枚)


 “不去现场祭扫,清明节祭奠还有意义吗?”“微信祭祀一旦成风,是否会使人们疏于亲情”,面对不同的声音,小烛光认为:首先我国流动人口过亿,据不完全统计,每年不能回家祭祖的人口数量逾千万;其次,缅怀故人,重要的是心、诚,而非是否到场的形式;第三,网络祭祀并不是替代传统祭祀,反而是传统祭祀的最佳补充;第四,小烛光创始人,也正是因为以上三点,创建了小烛光,而且也在使用小烛光的缅怀故人。




200.png

小烛光·温暖温馨的纪念馆

[微信公众号:小烛光]

为故人创建一个纪念馆

点亮一盏小烛光

寄托一份思念情

感恩|缅怀|祈福|传承|弘扬

1-21062QA115313.png